经国务院批准,
第六届中国质量大会
于9月16日至17日
在南京举办。
(图源:江苏省人民政府官网)
中国质量大会是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会议。
我国分别于2014年、2017年、2019年、2021年、2023年,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成都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质量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向第二届、第四届大会致贺信。荷兰、日本、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等国家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出席前五届大会并致辞演讲。中国质量大会已成为面向世界的质量交流合作平台,在国际国内产生了热烈反响。
本届大会结合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热点质量话题和质量管理前沿内容,凝聚质量共识,促进质量合作,加快质量变革,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为何选址南京?
南京以质量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何举措和成效?
南京市拥有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从明城墙到南京云锦、金陵金箔,处处体现着千百年质量基因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南京始终将质量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连续10年获江苏省质量工作考核最高等级评定,2021年获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督查激励,探索形成了“以质量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实践路径。
南京市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建成国家级质检中心、计量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23个;创新打造“质量小站”服务模式,覆盖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编制智能电网、工业软件等10条重点产业链检验检测图谱,近一年制定集成电路、软件信息化、新型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国家标准360项,牵头和参与制定ISO、IEC国际标准10项,加快形成与我市“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配的质量技术服务矩阵,以标准化建设的“先人一步”换取产业发展的“快人一招”。
南京市深入推进质量强企、质量强市建设,培育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组织5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组织各15家。
用好全国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改革事项,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市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高企1.0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9万家,累计建成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130家,企业专利导航项目264家。
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价值专利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2024世界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南京位列全球第5位。
南京市在城建、农业、养老服务等领域打造15个质量强市建设品牌项目,扎实推进城市重点工程质量提升,其中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获2023年度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重大工程提名奖;浦仪公路西段上坝夹江大桥获第十六届中国钢结构金奖。
打造“食礼秦淮”“茉莉六合”“固城湖螃蟹”等公用品牌服务平台,拉动全市绿色农产品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好,南京雨花茶、六合龙池鲫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南京市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预计今年底前全市等级养老机构占比超过80%。南京2024年公共服务质量位居全国第三,连续1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9月16日上午为主题大会,会上颁发第五届中国质量奖。
9月16日下午举行4个专题会议和2项专项活动,专题会议包括质量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暨2025年民营经济标准创新周江苏专场活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发展与协作专题会议,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暨电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专题会议,推动质量治理现代化、助力提振消费信心专题会议;
同步举办国际和国家级质量技术机构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对接会、南京市政府与质量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
17日上午为闭幕式,包括中外嘉宾演讲、发布《南京质量倡议》。
本届大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大会正式代表约600人,其中国外嘉宾200人左右,包括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外国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外国质量组织负责人、部分国家驻华使节、有关外国驻华商会负责人、在华外资企业高管等。
国内嘉宾400人左右,包括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江苏省和南京市及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内企业代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代表等。
内容来源:中国质量(南京)大会
本期编辑:
王 强(中国质量检验协会防伪溯源物流管理服务部主任)
本期采编:
刘 丽(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官方网站中国质量网执行总编)
刘 辉(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长助理兼会员协作发展部主任)
本期选题:
王 剑(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会长助理兼企业工作部主任)
杨晓东(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负责人)
本期副主编:
李昭娴(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秘书长)
本期主编:
王 群(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
